题杜工部坟

韩愈 韩愈〔唐代〕

何人凿开混沌壳,二气由来有清浊。
孕其清者为圣贤,钟其浊者成愚朴。
英豪虽没名犹嘉,不肖虚死如蓬麻。
荣华一旦世俗眼,忠孝万古贤人芽。
有唐文物盛复全,名书史册俱才贤。
中间诗笔谁清新,屈指都无四五人。
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伦。
笔追清风洗俗耳,心夺造化回阳春。
天光晴射洞庭秋,寒玉万顷清光流。
我常爱慕如饥渴,不见其面生閒愁。
今春偶客耒阳路,凄惨去寻江上墓。
召朋特地踏烟雾,路入溪村数百步。
招手借问骑牛儿,牧儿指我祠堂路。
入门古屋三四间,草茅缘砌生无数。
寒竹珊珊摇晚风,野蔓层层缠庭户。
升堂再拜心恻然,心欲虔启不成语。
一堆空土烟芜里,虚使诗人叹悲起。
怨声千古寄西风,寒骨一夜沉秋水。
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
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
子美当日称才贤,聂侯见待诚非喜。
洎乎圣意再搜求,奸臣以此欺天子。
捉月走入千丈波,忠谏便沉汨罗底。
固知天意有所存,三贤所归同一水。
过客留诗千百人,佳词绣句虚相美。
坟空饫死已传闻,千古丑声竟谁洗?
明时好古疾恶人,应以我意知终始。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您喜欢

偈颂七十六首

释子益释子益 〔宋代〕

一见便见,天回地转。
宗通说通,风虎云龙。
只如百丈被马祖一喝,因甚三日耳聋。
闽蜀同风。

初成遗老斋二首

苏辙苏辙 〔宋代〕

旧说颍川宣老人,朱樱斑笋养闲身。
无心已绝衣冠念,有眼不遭车马尘。
青简自书遗老传,白须仍写去年真。
斋成谩作笑谈主,已是萧然一世宾。

久雨五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昔忧腹不谷,今恐耳生禾。
谁向卫公说,翻瓢莫太多。

寓意拟行路难三章 其二

姚燮姚燮 〔清代〕

带丝百结不可解,鸳鸯颠倒在罗囊。青年嫁人作新妇,粉花吹雪肌体香。

银筝玉柱称手长,一弹再弄声低昂。恻恻怨何许,抑抑断人肠。

楼台高,柳丝碧,燕子归来不相识。芙蓉帐底人如花,一夜苍苔生白骨。

戏题荷花

李覯李覯 〔宋代〕

昔人诗笔说莲花,人嫁春风早可嗟。
今日倚栏添懊恼,池台多是属僧家。

和菜花二首

陈普陈普 〔宋代〕

华实根荄若个般,深知始解识鹹酸。
争春岂敢当红紫,贴地何能助碧丹。
未说余膏尤济用,最令中色真堪餐。
洛阳个个知扬拨,此物却无人会看。

七夕宴重咏牛女各为五韵诗

陈叔宝陈叔宝 〔南北朝〕

明月照高台,仙驾忽徘徊。雷徙闻车度,霞上见妆开。

房移看动马,斗转望斟杯。靥色随星去,髻影杂云来。

更觉今宵短,只遽日轮催。

韩缜韩缜 〔宋代〕

剑外吾能说,山川大抵同。
君行在巴徼,民俗半夷风。

挽赵制机

姚勉姚勉 〔宋代〕

见说襄阳堕甑时,公尝前此料危机。
伤心汉岘疆重拓,回首羊邹事已非。
安得筹边书日报,谁能荐士剡天飞。
当年子羽知吴玠,尚作西撑一柱巍。

紫金山和白乐天二首示印岳印中诸子 其一

何南凤何南凤 〔明代〕

人生贵适性,何必慕荣达。畏彼衣冠劳,去家时削发。

囊中无羡钱,传食作生活。在处有青山,山山好看月。

© 2023 幸福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