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恭王坏孔子宅,丝竹之音出四壁。中有古文维《尚书》,安国得之如拱璧。
奏朝拟请立学官,巫蛊事起遂中格。公孙嗣位耽名律,博陆不学遗经籍。
升平尚亡三箧书,况值渐台兵火迫。张霸伪篇纷然淆,七纬书尤声赫赩。
白水真人亦好谶,明章后始垂典册。马郑大儒皆读纬,谁从孔壁探旧策。
高密未观真古文,遇所引书皆注逸。典宝鸠方赝鼎陈,汩作九共争指摘。
何人私获安国书,匹夫怀璧深藏匿。永嘉之乱戎车逼,浮江遂逐五马迹。
斯文天道呵护深,先圣神灵永珍锡。至宝谁呈喜璧全,豫章内史梅名赜。
黑白辨矣定一尊,《释文》《正义》确不易。六朝以来无间然,千余年人心帖怿。
刘氏知几著《史通》,亦为古文并赤帜。帝王之道本于心,中多二帝派传嫡。
岂惟渊云梦未窥,董贾犹为户外客。何物小儒作疏证,邪辞欲夺谈经席。
毛氏亦好诋前贤,《仪礼》妄思辞而辟。说《诗》斥《序》考亭功,毛力攻朱如劲敌。
独为此书树屏藩,十目罗罗应纪绩。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