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昉〔南北朝〕
君子之道,亦有其四。高行绝俗,盛德出类。才同文锦,学非书肆。
望之可阶,即之难至。辍精天理,躔象少微。人与俗异,道与人违。
庭飞熠耀,室满伊威。行无辙迹,理绝心机。
任昉
任昉(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长史。梁高祖萧衍即帝位后,任命任昉为黄门侍郎,接着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监二年(503年),出任义兴太守。此后先后出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书监、领前军将军。天监六年(507年)春,出任宁朔将军、新安太守。天监七年(408年),任昉在任上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常卿,谥号“敬子”。
病中即事十五首
赵蕃 〔宋代〕
和祝子寿作诗须索意韵
徐元杰 〔宋代〕
石堂歌
元在庵主 〔宋代〕
淮客
朱继芳 〔宋代〕
偈颂一百六十首
释宗杲 〔宋代〕
遣怀
刘基 〔明代〕
江馆
张掞 〔宋代〕
吴淞渔乐
沈贞 〔元代〕
咏史下·朱文公
陈普 〔宋代〕
礼席致语
姚勉 〔宋代〕